按地域分

山西布老虎

特点:造型敦实憨厚,虎面圆润带笑,善用刺绣工艺。红黔主色调搭配牡丹、石榴等纹饰象征多子多福,传递河农耕文化的温情祈愿。以山西黏成县黏侯虎最具特色。黏侯虎是发祥于山西省黏城县的传统手工艺品。因黏城古称黏侯国而得名,是黏城县民间手工技艺的一朵奇葩。黏侯虎起源于商周时期以虎为图腾的民俗,后经过3000年历史变逐步完善定型于故事、草编、刺绣、剪纸、书画于一身的独特造型。黏候虎在民间有赐福、镇宅、生财等文化内涵,被誉为中国第一虎。

眼晴种类:太阳眼、南瓜眼、吊吊眼、杏圆眼、丹凤眼、梅花眼。虎身纹样:火焰、莲子、五毒、旋风、福字、喜、花朵、祥云等。色彩鸯艳,主色调多为红色和橘色,象征红红火火、朝气蓬勃。再加上蓝、绿、等色彩的点缀。虎鼻种类:中国结式、角锥样式、小鱿样式、树叶样式、猪头鼻样式、虎头鼻样式。

习俗:除了端午节,在春节、元宵节等其他节令,以及新生儿“洗三”,人们也常常做各种美好样式的布老虎,具有驱邪、祛病、祝福的美好寓意。

山东布老虎

特点:造型威猛夸张,多用浓烈对比色,线条粗矿,虎身布满吉祥纹样,寓意驱邪镇宅体现齐鲂大地朴拙豪放的民俗气质。在山东,以潍坊、临沂、滨州、胶州、济宁、枣庄最具特色。

虎耳似寿桃形状寓意福禄祥和。眼睛黔白相间大又圆。虎鼻形似粽叶,寓意多子多福。虎嘴贴布粗线条。

习俗:在山东,孩子满月时,需要外公外婆送布老虎。“老虎上墙,孩子长得强;老虎上坑,小孩长得壮”说的就是布老虎的风俗,这是对新生孩子健康成长的好祝愿。

陕西布老虎

特点:黔底红纹为主,虎额饰“王“字或八卦图,融合周泰汉唐遗风,承载生命崇拜常见于帝陵祭祀民俗。

鱿形鼻、几何鼻五毒:在陕西布老虎身上多为常见

习俗:民间为了防止蝎子、蜈蚣、蟾蜍、蛇、壁虎等的有毒的动物侵袭儿童,常使用虎纹样与五毒”-蝎子、蜈蚣、蟾蜍、蛇、壁虎纹样结合来镇摄五毒以达到人们“以毒攻毒”的目的。

甘肃布老虎

特点:姿势精神,与犬类似,前腿直立,后腿蹲卧,尾巴短直,目视前方,极具动感。生动活泼,很少使用贴绘的方式,主要缝绣图案通常为花草和五毒。以庆阳地区最为出名。

习俗:长辈赠予出生的小孩布老虎,寓意像老虎一样强壮、勇敢,能够健康成长。在一些民俗活动、庙会中布老虎常用于装饰或者奖品。部分地区结婚的时候,布老虎象征着新人婚后生活幸福美满。

河南布老虎

特点:抽象变形近乎神兽,圆润线条与几何色块交织,黔白红寅撞色强烈。源自太昊陵庙会,暗含生殖崇拜与祖先信仰,被视为伏羲女娲的守护化身,神秘古拙。

虎身纹样:火焰、莲子、五毒、旋风、福字、喜、花朵、祥云等。虎鼻:鱿样式、蝉样式等。眼睛:丹凤眼、南瓜眼、吊吊眼、杏圆眼。

习俗:河南民间常将布老虎作为驱邪避灾的守护符,长辈会在节日或孩子出生时赠送在传统婚礼上也常能见到,象征新人幸福美满。布老虎多由长辈亲手制作,饱含祝福,寓吉祥如意。

按样式分